孩子打鼾、张口呼吸?警惕腺样体肥大!教你从5大症状辨别
南京仁品耳鼻喉医院 发布时间:2025-08-15 10:00
孩子打鼾、张口呼吸?警惕腺样体肥大!教你从5大症状辨别
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(OSAHS)最常见的病因,35岁儿童是高发人群,成年人则较为罕见。该病不仅会让孩子出现“鼾声过大、睡眠憋气”这两大典型症状,还可能伴随张口呼吸、夜间多汗、晨起头痛、白天嗜睡、学习困难等问题,若不及时发现,可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。家长可通过以下5类症状,初步辨别孩子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:
一、耳部症状
腺样体位于鼻咽部,若过度增生肥大,会堵塞连接鼻咽部与中耳的“咽鼓管咽口”,导致中耳腔内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,进而引发分泌性
中耳炎。家长可观察孩子是否有这些表现:
对声音反应变迟钝,比如叫名字时经常“没听见”;
看电视、听故事时会刻意调大音量;
偶尔说“耳朵里有嗡嗡声”(
耳鸣),但无明显耳痛——这些都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影响耳部功能的信号。
二、全身与发育症状
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长期呼吸不畅,会让孩子夜间处于缺氧状态,进而影响全身代谢与内分泌,引发一系列非耳部、鼻部的“隐性症状”,家长需重点关注:
生长发育问题:缺氧会干扰生长激素分泌,可能导致孩子身高、体重增长缓慢,比同龄孩子偏矮、偏瘦;长期呼吸不畅还会使肺扩张不足,严重时可能出现“胸廓畸形”(如鸡胸、漏斗胸)。
消化与营养问题:呼吸不畅可能影响孩子吞咽功能,表现为厌食、吃饭慢,甚至出现呕吐、消化不良,进一步加重营养吸收不足。
情绪与行为异常:长期缺氧会影响大脑功能,孩子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上课容易走神,或情绪多变、爱哭闹、夜间频繁夜惊、磨牙;部分孩子还会伴随盗汗(夜间睡时出汗多)、尿床等情况,这些都可能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睡眠质量差有关。
三、咽喉与下呼吸道症状
腺样体肥大时,鼻咽部的分泌物会顺着咽喉向下流,持续刺激咽喉和气管黏膜,引发“连锁反应”:
孩子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咳嗽,尤其平躺时咳嗽更明显,容易被误认为“感冒没好”或“支气管炎”;
分泌物长期刺激下,还可能反复诱发气管炎,导致咳嗽、咳痰频繁发作,且常规止咳治疗效果不佳——此时需考虑是否由腺样体肥大“根源性”问题导致。
四、鼻部症状
腺样体与鼻腔相通,肥大的腺样体会直接堵塞后鼻孔,或诱发鼻部炎症,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,也是家长最容易察觉的信号:
频繁鼻塞、流黏鼻涕,且鼻塞多为持续性,即使没有感冒也会鼻子不通气;
说话时带“闭塞性鼻音”,听起来像鼻子被捏住一样,发音含糊;
夜间睡觉时必然打鼾,且鼾声响亮、不均匀,严重时会出现“睡眠呼吸暂停”——即鼾声突然中断,几秒到几十秒后又突然大声喘气,甚至伴随憋气、翻身,这些都是腺样体肥大阻塞气道的典型表现。
五、长期口呼吸相关症状
因鼻子长期不通气,孩子会不自觉地用嘴巴呼吸,而长期口呼吸又会引发新的问题:
精神状态差:口呼吸会导致头部缺血、缺氧,孩子白天容易精神萎靡、打哈欠,还可能频繁喊头痛、头晕;
认知与反应受影响:大脑长期供氧不足,会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,表现为学习困难、反应迟钝,甚至出现多动等行为问题;
面容改变(“腺样体面容”):长期张口呼吸会使颌面部发育异常,出现上唇短厚翘起、下颌骨下垂、牙齿排列不齐(如龅牙)、眼神呆滞等“腺样体面容”,一旦形成,成年后可能需要正畸或手术矫正。
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同时出现以上23类症状,尤其是“打鼾+张口呼吸+睡眠憋气”同时存在时,建议尽快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,通过鼻内镜检查等明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。早期干预(如药物治疗或微创手术)不仅能缓解症状,还能避免长期缺氧对孩子生长发育、大脑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。
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或是想获取专业的治疗建议,可
点击在线咨询医生,或拨打仁品咨询问诊电话:
025-85262032,会有专人为您答疑解惑,网上预约还可享受挂号优惠!